-
农业生产投入有害物质
2019-06-23农业生产投入有害物质
农业生产投人品泛指为达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商业价值或增加农产品的耐储藏性等目的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人和应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残留,造成食品安全威胁。
(一)农药残留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螨剂、杀鼠剂、落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型。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可将农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氨、有机砷、有机汞等类型。
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虽也可经呼吸道及皮肤侵人人体,但主要还是通过对食品的污染进人人体,占进人人体农药总量的; 80% -90%。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来自施药后农药对食用农作物的污染,也可以来自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土壤、水、空气中吸收的农药。禽奋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饲料和对食备体及展合使用的农药等。食品运输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农药污染,如运输工具受污染后未经清洗、清毒就用来运输食品,此外,还有事故性污染,如错用农药,乱放农药也常常引起食品的严重污染。
任何可能接触农药的机会都会造成食品的农药污染,但常见的农药污染食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田施用农药直接污染食用作物
在作物上施用的农药一部分黏附在作物的外表,一部分被作物吸收而输导分布到植株中。黏附在农作物表面上的农药可以被清除掉,称为可清除残留被吸收进作物组织的农药则不能被清除掉,所以作物在收获时往往还带有定量的农药残留,作物中农药的残留和下列因素有关:
农药性质。内吸农药在植物组织内的吸收运转迅速,渗透性农药(如杀螟松)仅在外表沾染,植物表层比内部的农药含量要高。
施药次数。施药次数越多,作物中的含量越高,以甲基砷酸锌为例,当每亩地使用2.5两时,第一次施药后在稻谷中检出的平均含砷量为2.04 mg/kg,第二次施药后在稻谷中检出的平均含砷量为2.32 mg/kg.施用三次后的稻谷中含砷量可高达8.8 mg/kg。
施药方法。泼浇施药比拌土撒施在作物中的检出量高。
施药浓度。农药浓度越高,在植物中的残留量越高,以甲基砷酸锌为例,如每亩地用药1两作物中农药的平均检出量为089 mg/kg,用2两时平均检出量为2.1 mg/kgo
施药时间。一般施药离收获期越近, 在作物中农药的检出量越高。气象条件。用药后的气温越高或雨水越多,植物上2.土壤中沉积的农药污染食用作物 农药消失得越快。果实的表面,起杀虫或杀菌作用,而有40%一60%在农田喷酒的农药一般只有10% 20% 吸附或粘着在农作物基、 叶、
60%的农药降落在地面,污染
土壤。农药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壤耕作层,层,如DDT有80%~90%
集中在耕作层20 30 cm的土壤中,
高,再深下去就明显下降,由于六六六在水中溶饭定限六六六也以耕作层10 -20 cm处浓度最100 cm的土层中还可检出。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植物溶解度比DDT大,因此在组织内部和食物中去,土壤中农药的越高。 污染量越高,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食物中中的农药残留量就 植物对土壤中农药的吸收率与根系分布布和品种有关,一般块状作物和豆类对农药的吸收率较高,但洋葱例外。以有机氯农药在各种作物中的吸收速度为对,最快是花生、胡步卜魏豆等,其次为用菜、萝卜、黄瓜马铃薯,大豆,再次为高位、芹菜、芜善等,最慢是着心菜、洋葱茄子和甜权。机物的不同都位吸收量也不同,一般是根>茎>叶>果。此外,农药的施用剂型,方式及数量,土壤的种类、理化性质、结构、有机物含量、酸度、离子交换的容量,含有做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等均可影响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及作物对其的吸收。
3.生物富集作用污染食用作物
有机氯和汞砷制剂等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农药与酶和蛋白质的亲和力强,不易排出体外,在食物链中它们可逐渐浓缩,尤其是水产生物。这种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可使水体中的微小污染造成食物的严重污染。陆生生物也有类似作用,但富集程度没有水生生物高。实验证明,长期喂饲含有农药的饲料可造成动物组织内的农药蓄积,饲料中的农药残留量越高,该动物各器官和组织中的蓄积量就越高。
4. 大气层的农药污染食用作物
农药的喷酒,可直接污染大气层,虽量甚微,但长时期的接触也会造成土壤和水域的污染,并威胁着大气层中生活的生物和人类。同时还可通过气流进行远距离的扩散。据研究,DDT等有机氯杀虫剂已通过气流污染到南北极地区,如在格陵兰等北极地区的580平方公里的冰区,每年的DDT沉积高达30万公斤,在那里生活的爱斯基摩人虽然没有见过DDT,但在他们的体内已检出有微量的DDT蓄积,在那里的海豹、海豚的脂肪中也有较高浓度的DDT蓄积。
5.其他来源的污染
粮库内用农药防虫,使粮食残留农药。将拌过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或饲料吃,引起中毒。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便排放,污染农作物和水产品。既舍使用农药,在牲者身上施药防治疫病,饲料中含农药残留等均可使禽畜产品含有农药。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如盛装农药的容器破漏,运输的工具被污染,然后未经清洗、消毒又装运粮食和食品。事故性污染,如把农药和粮食放在起, 在农田中错用农药品种或剂最而造成食用作物的高浓度残留。
鼠疫耶氏菌
鼠疫耶氏菌(Yersinia pesti)俗称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Yesinia),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假结核耶氏菌三种肯定是人类致病菌。本属细菌通常先引起啮齿动物、家备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通过接触动物、被节肢动物叮咬或食人污染食物等途径感染并导致鼠疫。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人类鼠疫是被疫鼠的鼠蚤叮咬而受染,1989 1998 年世界各地报告鼠疫病例共5440余例,死亡681人,病死率为12 5%。因此,鼠疫依然威胁着人类。
(一)生物学性状
鼠疫耶氏菌为两端卵圆短杆菌,一般单个散在,偶尔成双或星短链,有荚 膜,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
取材制片,有时可见到片中吞嘴纸浅的细菌轮廓,培养基上则星康性厌氧菌,球形,且着色不上能生长,报活生长温度为27C-30心,最多形态性,但生长缓慢。在含血液或组织液称菌影(Chost)。不佳。相精型菌落。本菌在肉汤培养有球形、杆形、棒形
腐败材料中可见本菌菌体膨大成球长在含高盐(30g/L NaCl)和哑铃状等,亦可见到着色极
培养特性鼠疫耶氏菌为
适p为6.9-7.2。在普通培养基的培养基上生长,24-48 h可形成 软、黏稠的后逐渐形成菌膜,稍加摇动菌据中开始呈混浊,24h后表现为沉淀生长,485h
膜则星“钟乳石”状下沉,抗原结构:鼠疫耶氏菌的抗原结构复杂,此特征有一定鉴别意义。至少有18种抗原,重要的有且
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和MT抗原。
(oiEQanill抗原是鼠疫耶氏菌的英质抗原,于37心时产生,具有抗养服和活化补体的作用。F的抗原性强,特异性高,其相应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但FI抗原是种不耐热的糖蛋白, 100 15 min条件下即失去抗原性。
(2) v/w抗原,系毒力质粒DNA编码。W抗原位于菌体表面,是一种脂蛋白; V抗原存在于细胞质中,为可溶性蛋白。两种抗原总是-起产生,与细菌毒力有关,使细菌具有形成肉芽肿损伤和在细胞内存活的能力,且有免疫抑制作用。
(3) 外膜蛋白Yesinia Outemembrane Proleins, YOP),其编码基因与V/w基因存在于同质粒上,在37 C和含Ca”条件下能产生数种外膜蛋白,这些蛋白能使细菌在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机体发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鼠毒素(Muinetxin, MT), 为可溶性蛋白,是种外毒素,对鼠类有剧烈毒性,1g即可使鼠致死,它可阻断动物肾上腺的神经和引起心脏损害,但对人的损伤作用尚不清楚。MT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0.2%甲醛处理可使其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制备抗毒素。
(5)内毒素,其性质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可致机体发热,产生休克,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湿热70C ~ 80 C10 min或100 C 1 min条件下死亡,5%来苏或5%石炭酸20min内可将痰液中的病菌杀死,但在自然环境中的痰液中能存活36 d,在蚤粪和土壤中能存活1年左右。
变异性鼠疫耶氏菌通过自发或诱发性突变、转座子移位及基因转移等机制发生变异,其生化特性、毒力、耐药性和抗原构造等均可出现变异菌株。与多数肠道菌光滑(5)型菌落致病性强的特征不同,野生菌株的菌落呈粗糙(R)型。经人工传代培养后菌落逐渐变为s型,其毒力也随之减弱。(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鼠毒素主要对鼠类致病,具外毒素性质,但只有当细菌自溶裂解后才释放。鼠疫耶氏菌的毒力很强,少数几个细菌即可使人致病,其致病性主要与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及内毒素等相关。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般先在鼠类间发病和流行,通过鼠蚤的叮咬面传染人类,尤其是在大批病鼠死亡后,失去宿主的鼠蚤转向人群。人患鼠疫后,又可通过人蚤或呼吸道等途径在人群中流行。临床常见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鼠疫。
鼠疫耶氏菌侵人人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能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并沿淋巴流达局部淋巴结,引起严重的淋巴结炎。染疾的淋巴结多在腹股沟,一般为单侧,并引起肿胀、出血和坏死,称为腺鼠疫。如吸人染菌的尘埃则引起原发性肺鼠疫,也可由腺型或败血症型鼠疫蔓延而致继发性肺鼠疫。病人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略血、呼吸困难,全身衰竭而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多于2~4d内死亡。病人死亡后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 黑死病”之称。重症腺型或肺型鼠疫患者的病原菌可侵人血流,导致败血症型鼠疫,体温升高至39 C ~40C,发生休克和DIC,皮肤黏膜见出血点及淤斑,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和脑膜炎,多迅速恶化而死亡。
感染免疫性鼠疫后能获得牢固免疫力,较少发生再次感染。患者主要产生针对FI抗原、V/W抗原的抗体等。
为预防鼠疫,灭鼠灭蚤、免疫接种、海关检疫是关键。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疫苗,多采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痕的方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