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5年全国大豆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达1.35亿亩次,相较于上年更为严重。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在东北春大豆区,甜菜夜蛾在黄淮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烟粉虱在黄淮南部将偏重发生。为切实做好2025年大豆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将病虫危害损失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坚持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在大豆主产区及带状复合种植区,大力加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的融合推进,全力保障大豆生产和质量安全。
二、防控策略
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选用具有抗(耐)性的品种,强化种子处理和健康栽培。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以及科学用药等多种技术措施,推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三、防控对象
(一)北方春大豆区
重点防控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同时兼顾细菌性斑点病、菌核病、霜霉病、灰斑病、豆荚螟、红蜘蛛、棉铃虫、苜蓿夜蛾、大豆蕾瘿蚊及叶甲、地下害虫等。
(二)黄淮夏大豆区
重点防控根腐病、病毒病、炭疽病、甜菜夜蛾、点蜂缘蝽、烟粉虱,同时兼顾拟茎点种腐(茎枯)病、地下害虫、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蚜虫、蜗牛等。
(三)南方多作大豆区
重点防控根腐病、锈病、病毒病、炭疽病、斜纹夜蛾、豆荚螟、豆秆黑潜蝇,同时兼顾甜菜夜蛾、豆卷叶螟、高隆象、点蜂缘蝽、稻绿蝽、地下害虫等。
四、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实施合理轮作,避免在低地温时过早播种。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质品种,对种子进行筛查精选,并开展药剂处理。对于地下害虫和叶甲、大豆蚜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在蛴螬等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选用吡虫啉或金龟子绿僵菌等颗粒剂进行撒施或种肥同播。对于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根部病害,可选用含有精甲·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
(二)苗期至分枝期。对于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喷雾防治。对于刺吸类害虫,可选用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联苯·氟啶虫酰胺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病毒病时,需及时防治刺吸类害虫,以阻断其传播病毒的途径,可结合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植物诱抗剂进行预防。对于大面积连片田块,可结合使用色板、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控技术,对烟粉虱、金龟子和鳞翅目等害虫成虫进行监测和防控。
(三)开花至鼓粒期。在发病初期,可喷施唑醚·氟环唑、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氟硅唑等药剂防治锈病、茎枯病、炭疽病和菌核病;喷施唑醚·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等药剂防治霜霉病;喷施春雷·王铜、噻唑锌、噻霉酮等药剂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同时,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增强植株的健壮程度,预防早衰。在开花结荚初期,重点防控点蜂缘蝽等刺吸式害虫,可选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并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同时兼治其他食叶害虫。在结荚鼓粒期,重点防控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蛀荚害虫,可选用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灭卵;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初孵幼虫,同时兼治其他害虫;在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选用球孢白僵菌粉剂均匀喷施于地表,防治越冬幼虫。当蜗牛等软体动物发生危害时,喷施四聚乙醛或四聚·杀螺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收获期。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并进行深翻耕耙,以降低病虫基数。
五、注意事项
(一)由于大豆登记用药品种有限,本方案中提及的药剂仅供参考。需根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导意见,科学选用药剂,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二)在病虫害发生前期或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维护生物多样性。在防治食叶害虫时,在大豆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减少化学用药,注重在开花结荚鼓粒期进行精准防控。
(三)加强拌种(包衣)机、喷雾器、无人机等植保器械及操作技术的配套,确保技术到位率和安全性。
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植株种植紧密,病虫害种类多样。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点蜂缘蝽、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等病虫害在局部地区有加重发生的风险。为做好2025年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主要病虫害的协同防治为重点,综合运用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抓住病虫发生的窗口期,实施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生产和质量安全。
二、防治对象
(一)西南间(套)作种植模式区
玉米:需重点防控穗腐病、白斑病、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南方锈病,以及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桃蛀螟、粘虫、棉铃虫、蚜虫等病虫害。大豆:需重点防控根腐病、锈病、病毒病、炭疽病,以及斜纹夜蛾、豆荚螟、豆秆黑潜蝇、甜菜夜蛾、高隆象、稻绿蝽、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二)西北间作模式区
玉米:需重点防控锈病、茎腐病、大斑病,以及玉米螟、蚜虫、叶螨、棉铃虫、地下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等病虫害。大豆:需重点防控根腐病、霜霉病、灰斑病,以及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豆荚螟、红蜘蛛、棉铃虫、叶甲、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三)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间作模式区
玉米:需重点防控南方锈病、穗腐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以及玉米螟、棉铃虫、粘虫、桃蛀螟、蚜虫、蓟马等病虫害。大豆:需重点防控根腐病、病毒病、炭疽病、拟茎点种腐(茎枯)病,以及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点蜂缘蝽、烟粉虱、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三、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选用具有抗(耐)病虫特性的品种,合理密植。玉米选择耐密紧凑型品种,种子处理以防治蚜虫、蓟马、玉米茎腐病、丝黑穗为主;大豆选择耐阴性品种,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地下害虫、叶甲为主。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不同区域需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
(二)苗期—玉米喇叭口期(大豆分枝期)。一是采用理化诱控措施,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色板诱杀成虫。二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等防治低龄幼虫。三是实施化学防治措施,选用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等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烟粉虱等害虫;选用阿维菌素、唑螨酯等防治叶螨;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宁南霉素等防治玉米、大豆地上部病害,可结合使用植物诱抗剂增强植株抗逆性。
(三)花期(玉米抽雄期)—成熟期。在前期防治的基础上,根据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褐斑病、穗腐病、钻蛀性害虫,大豆锈病、叶斑病、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等的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吡唑·氟环唑、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噻虫嗪等杀虫剂,合理混配喷施进行防治。防治蜗牛、蛞蝓类害虫可撒施聚醛·甲萘威颗粒剂。防治点蜂缘蝽可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或喷施噻虫嗪等药剂。
四、注意事项
(一)对于大豆带荫蔽较重的地块,应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可选用烯效唑、多效唑等在大豆分枝期喷施一次,严重地块在花期可加喷一次。
(二)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沉降剂等助剂,亩施药液量需达到1.5升以上。在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的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包处理,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
2025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5年棉蚜、棉叶螨、蓟马、棉盲蝽、棉铃虫、黄萎病、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等)、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将在各棉区普遍发生,烟粉虱、斜纹夜蛾、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等)、枯萎病、甜菜夜蛾等病虫害将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做好2025年棉花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着重做好播
- 上一条:2025 年园艺作物重大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方案
- 下一条:$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