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民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近郊几个区县,发现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非常迅速。
休闲观光农业其实早几年就已经兴起了,不过以前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一般都是以当地政府或企业投资开发建设的大型农业科研项目,其管理模式基本上以统一的研发、生产、旅游为主;而当前的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是以公司或个人与村级政府合作开发,采取20-30年长期承包农村土地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并根据地方特色分块建设小园区,由社会各阶层人士来分租承包,园区管理者为承包人提供种植或养殖指导,这些承包人大多数是城里的退休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和白领阶层,他们并不以经济收入为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管理人员的指导,自己种植蔬菜、瓜果来享受这种劳动的乐趣,同时还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的承包田里一起分享这种快乐,这是最终目的。
日前,由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央视网旅游频道共同举办的“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基地”的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龙海农业生态园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基地”、“全国高科技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专家组洪景华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非常明确地指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是有偿的,但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不能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二不能改变农业土地的用途,三是不能损害承包农户的权益。”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说:“龙海生态园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像北京龙海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也有不少家,作为我们扶持的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基地和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
据记者了解,这些农业生态园在开发前大多是滩地、林地也有土质较好的耕地,没有承包给生态园之前,农民不太愿意种地,其原因是每户土地面积较少,不能实现机械化操作,种地成本较高,每亩地除去耕种、管理、人力各种费用,一年才赚300多快钱,为了不让土地撂荒,农民才消极的种些传统的农作物。而现在承包给生态园整租后,每亩地的租金基本都在1000到2000元不等,这些租金对于村里来说是纯收入,部分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到农业园生态园打工。这些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投资人再把自己整体承包的土地按园区统一规划(基本按一亩)分租下去,在技术上免费指导承租户自己种植,生产出来的蔬菜、果品销售收入双方协商分成,生态园得到的30%,承租户得到70%的收入。据龙海农业生态园的负责人说,种植树莓每亩每年的收入大概在一万元左右,这样计算园区每个棚可以赚3000元左右,承租户可赚7000元左右,再扣除2000元左右的地租,净落5000元左右,双方都比较满意。
城里人到农村承包土地,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承租户来讲,经济收入并不是首要,关键是生态园人性化的设计不但使他们能够尽情地享受在绿树环抱中的优美环境和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浓浓惬意,同时也迎合了许多现代都市人“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本性回归需要。对于当地农村来讲,城里人到农村消费,促进了城乡交流,改变了生产生活理念、科学种田管理模等式对农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