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才能陆续成熟的葡萄,为什么半个月前就已经批量上市?这些早熟葡萄卖相好,紫得发亮,又因为提早上市,得到不少喜欢尝鲜的市民的亲睐。然而真正吃进口,却往往发现它们的口感不如卖相那么诱人。
记者惊讶地发现,在省内有名的葡萄大棚种植基地――宁波慈溪市新浦镇,为了提前上市,果农添加催红剂、制造“早产”葡萄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水果的批发价与供应量、上市时间都有关系。一般而言,批发价几乎与上市时间成正比。越早,价格就越高。而这几日,巨峰葡萄因还未大量上市,甜度又较月初要高,因此价格最贵,批发价为每公斤8元。再过一周,待大批上市,价格就会回落,预计会低至5元/公斤
黎阳村村民潘师傅家种有6亩葡萄,据他讲述,在刚结果的时候,果农都会用一点催红剂,是为了抢时间卖个好价钱。
“果农辛苦一年就看这两个月了,打个时间差可以多赚点。”潘师傅说,同时这也是为了避免因成熟过度影响了采收、销售和运输。他表示,催红剂的用量很关键,太少起不了作用,多了果子容易掉。用法很简单,大概比例是一公斤水里兑入250毫克催红剂。在葡萄刚开始成熟时,向果穗上喷洒,施药后的第5天就可以食用。
果农的大费周折,自然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么一来,本该于7月中下旬才自然成熟的葡萄,提早至上旬就能上市了。
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前,催红剂被果农广泛地用于葡萄种植上。那么,催红剂食用后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呢?
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解释,催红剂的学名叫“乙烯利”,也就是俗称的催熟剂,在刚挂果时使用,能让葡萄提早一周左右成熟。但这与果实口感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乙烯利’属低毒农药的一种,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种植中。”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说,一般植物体内会自发合成植物激素,这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属于人工合成的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合物,适量使用有助于植物生长,在农业上被普遍用于催熟、提高产量。
“不过,过量使用的话,会导致农作物上的残留量过高,有致癌、诱发孩子早熟可能。”郑林说。
无明文规定不可用,监管尚处“真空”
“乙烯利”究竟能否使用于农作物种植中?
其实,早在2001年,浙江省经贸委就下发《浙江省农药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一文,将“乙烯利”与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杀菌剂“稻瘟净”等,一同列为限制使用类产品。
在慈溪,尽管并未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但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说,由于使用“乙烯利”会影响到作物的品质,农业局不提倡农户使用。
采访中,王立如和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一再提到“使用量”的问题。“只要合理使用,控制好剂量和间隔期,问题就不大。”王立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