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农业局在全市近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通报会上通报,污水菜生产用水有问题,但蔬菜质量安全无虞。
上周,本报记者走访了位于车陂棠东工业区附近的菜地发现,“污水菜”生长依旧旺盛。昨天,广州市农业局召开全市近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通报会。市农业局副局长梁达波介绍,上周四,广州市农业局再次对车陂村的蔬菜产品进行了重金属残留抽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据了解,对于天河区车陂村的蔬菜生产,2008年,广州市农业局曾抽取了15份蔬菜产品作为样本,进行农药残余检测,天河区农业局也抽检了20份。两次检测结果表明,“车陂村的蔬菜产品,是符合农药以及重金属残留两项蔬菜安全质量标准的”,梁肯定,同时透露,广州市农业部门还对白云、海珠等市区近郊原有的污水蔬菜种植地也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水有问题,但蔬菜合乎质量安全标准。
在通报会上,市农业局同时表示,为解决城市近郊区污水种菜问题,从2007年起,市财政就已经安排专项资金,将近郊菜地逐渐向远郊转移。3年来,市财政已共安排了800多万元补贴,转种了2000多亩非食用性作物,特别是在荔湾区、芳村区,绝大多数近郊菜地已转种成花卉苗木。
“广州市蔬菜总体合格率达到98%”,市农业局负责人还表示,从全市整体蔬菜质量监控来看,目前广州市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质检还应考虑细菌含量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曾玲介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指标,是蔬菜质量安全指标中的两个,但如果考虑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还要考虑到细菌含量指标等其它卫生方面的质量指标,目前对蔬菜质量检测的标准相对比较单薄。“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虫子以及人粪虫卵等,这些有害物质,很有可能附着在蔬菜表面”,曾玲称,这些危害物质耐污耐热能力通常极强,一般难以洗净煮杀,人吃了之后很容易引发胃痛、腹泻等肠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