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于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会强化占补平衡管理,保证占一亩补一亩,坚决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关志鸥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自然资源部将全面提升数量、质量、生态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效能,实现稳数量、强监管,提质量、优布局,优生态、惠民生的目标。
据相关介绍,自然资源部将加快构建耕地保护“一张图”管理体系。通过落地上图、以图管地,推动耕地保护向数智化转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同时强化占补平衡管理,明确占补平衡的空间范围,拓展占补平衡的来源渠道,确保占一亩补一亩,保证耕地补足补优,严格防范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会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布局,开展评估监测工作。对现有耕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调入适合耕种的优质土地,有序调出不稳定耕地,进一步优化耕地的空间布局,提高优质耕地的比例。关志鸥强调:“要特别保护好黑土地,让其成为耕地保护中的‘优等生’。”
关志鸥表示:“要把耕地置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层面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地,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运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违法占地行为,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节约集约的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占用耕地。要及时纠正个别地方在工作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生态安全。
在谈及“三北”工程成效时,关志鸥介绍,经过一年多在沙海的奋战,“三北”工程区完成治理任务7600多万亩。如今,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的壮美景观,库布其沙漠蓝色的光伏与金色的沙漠相互映衬,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锁边“合龙”。
关志鸥称,新时代的“三北”工程更加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光伏治沙实现板上发电产生效益、板下种植获得收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这一工程也更加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