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草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观摩会”在中原研究中心盛大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草莓协会共同主办。本次会议聚焦“草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界代表踊跃参会。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草莓产业发展的全新路径,旨在通过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助力草莓产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实现升级。

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草莓协会会长、中原研究中心设施果树智能管控团队周厚成研究员指出,当前草莓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节点。草莓产业现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涵盖“种苗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 服务”的产业链,涉及品种、种苗、技术标准、设施设备、采后保鲜与加工、市场与销售以及科技、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现场品尝中莓香玉,那香甜的味道,真的太好吃了!”杭州绿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红说道,“我这次专程从杭州赶来参加会议,就是希望能引进一些新品种,在当地进行种植。”
山东普朗特农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刚介绍:“去年,我们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达成了深度合作,成功获得了中莓香玉品种权的使用权,并在山东区域大力推广。这一举措为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还表示,中莓香玉凭借其优良的品质,有望在2025年成为草莓市场的新亮点,为当地莓农带来新的增收机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草莓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升级机遇。在品种选育方面,已经从传统的选育方式迈向了分子设计育种阶段,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培育出优质的草莓品种。在栽培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的融入正在深刻改变着草莓的种植模式。
河南讯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谷俊鹏表示:“我们研发的草莓智能管控系统,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对草莓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与智能调控。无论是光照、温度、湿度,还是土壤养分、水分等关键指标,都能实时掌握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为草莓生长创造最适宜的条件。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升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肥料作为草莓栽培的关键物资基础,直接影响着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理念的广泛普及,环保、高效的肥料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泥炭悬浮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河北龙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杜娟介绍,泥炭悬浮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肥料。它以天然泥炭为原料,不仅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能够为草莓生长提供全面、持久的养分支持,还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功效,有利于促进草莓根系发育,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在“中农郑果”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中心,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草莓脱毒苗的繁育生产过程。草莓脱毒苗对于提升草莓品质、产量以及降低病虫害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繁育中心先进的技术和规范的流程,让观摩者深刻认识到种苗培育在产业根基中的关键地位。
在“中莓”草莓园,“中莓”系列草莓新品种以及超高垄栽培模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园区负责人卢其真介绍:“中莓绯红颜色鲜艳,口感低酸香甜脆,兼具口感与硬度,来采摘的游客都对其赞不绝口。”这些新品种在口感、色泽和抗病性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而超高垄栽培模式则有效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为草莓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让大家看到了品种创新和栽培技术革新为产业带来的巨大潜力。
西禾草莓农场作为草莓农旅融合规范化生产基地,呈现出了一幅别具特色的产业景象。在这里,草莓种植与乡村旅游实现了深度融合,不仅有优质的草莓产出,还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为草莓产业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成为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生动典范。
周厚成表示:“河南作为我国草莓主产省之一,草莓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我省草莓生产效益实现了显著提升,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如今,草莓产业已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借助草莓新品种,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更多莓农从中受益,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研讨观摩会为草莓产业各方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家共同探索草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助力河南省乃至全国草莓产业在复杂的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未来,草莓产业将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草莓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